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继中央一号文件释放重农强农信号之后,银行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将进一步下沉。2月20日,作为以面向“三农”为特色的国有大行,农业银行发布消息称,将力争在2023年新增县域贷款超1万亿元,这也意味着该行可能将接近一半的信贷资源投向县域和乡镇。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政策的倾斜,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县域市场的金融需求逐步受到银行重视,各家银行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而这也成为普惠金融和涉农贷款的新增长点。然而,多数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网点布局相对集中在城市,而单纯的线上投放渠道需要数据支撑,缺乏线下的服务支持,限制了银行县域贷款的增长。相比之下,农行、邮储银行等在县域网点覆盖面更广,其中庞大的产业及产业链发展所需的金融给银行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信贷投放破万亿元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要求下,县域市场和乡镇有大量的产业和建设项目,其金融需求和市场潜力对银行比较有吸引力。”
近日,农行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2023年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重点工作的意见》,对支持中国农业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进行部署,其中提出了力争在2023年新增县域贷款超过1万亿元。
1万亿元相当于深圳一个城市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接近全国所有央企半年的利润总额,此大手笔的投放反映出农行对县域市场格外的重视。
实际上,农行的县域贷款已经持续了三年高增长,在新增贷款规模中的占比节节攀高。据该行公开数据披露,截至2022年上半年,农行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8.3万亿元,新增贷款规模为1.6万亿元。县域贷款余额为6.9万亿元,半年的新增规模达到了7176亿元,已经接近新增贷款总规模的一半。
2021年末,农行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2万亿元,新增贷款规模为2万亿元,县域贷款余额为6.2万亿元,新增规模为9130亿元,占新增总规模的45%。2020年末,农行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17亿元,新增贷款规模为2.05万亿元,县域贷款余额为5.31万亿元,新增规模为7525亿元,占新增总规模的36.7%。
根据上述文件,今年农行信贷重点投向为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三个领域,以实现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要求下,县域市场和乡镇有大量的产业和建设项目,其金融需求和市场潜力对银行比较有吸引力。”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城市中竞争充分且增长空间比较有限,信贷持续下沉将是一个行业发展大趋势。
早在2022年4月6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大中型商业银行要结合业务特长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首贷户拓展力度,更多为此前未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填补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空白;向县域分支机构合理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将自身县域存贷比提升至合理水平。
上述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还表示,乡村振兴的背后是产业的振兴,而金融信贷资源与产业结合,落到了产业上才能发挥出效能。“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些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不仅仅是农业领域,也会涉及制造业、贸易物流业等,这相比涉农贷款的意义要更广泛。”
县域经济“加速度”
多地出台了纲领性文件支持地方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银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富,国家强。县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打造特色专业镇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很多省市的发展路径,而金融对接特色产业发展正在成为银行发力的方向。
2022年9月,山西省发布《山西省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资金、产能、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向专业镇集聚,支持专业镇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培育500亿级、300亿级、200亿级、100亿级、50亿级等5个层级的专业镇,全力打造全国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产业名镇。同时,省级财政2023年预算安排的5亿元资金已按每个县5000万元的标准拨付下去,用于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杏花村汾酒、定襄法兰、太谷玛钢、万荣外加剂、怀仁陶瓷、平遥牛肉和平遥推光漆器、祁县玻璃器皿、清徐老陈醋、上党中药材以及代州黄酒等首批10个省级重点专业镇成为山西县域经济集群发展的“先锋军”。
2022年10月,河北省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提出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企业上市为导向,以优化生态为支撑,大力培育集群“领跑者”企业,以产业集群突破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到2023年,培育上市企业8至10家。
此外,四川、湖南、黑龙江等省份均出台了类似纲领性文件支持地方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银行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每一个产业的特性不同,有不同的周期和环节,这需要有不同的金融服务与之相匹配。”一位城商行人士称,银行对于产业的了解程度不同,在产品研发上就会存在差异,这也能体现出不同银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该城商行人士举例称,在种植行业中,苹果、桃等不同品种的结果收获期不一样。以种植桃子为例,桃树三年后才开始结果,而盛果期是5年。如果银行提供的是短期的1年期信贷,则明显会与金融需求不匹配。
此外,银行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产品创新。中信银行方面表示,该行在乡村振兴方面围绕“担保方式类、乡村城镇化建设类、一二三产融合场景应用类”三大方向开展产品体系建设,落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担公司担保贷款等多项场景化创新产品。
角逐县域市场
县域市场的拓展空间还有很大,在银行网点向县域和乡镇深入的同时,信贷的投放必然会跟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出台相关措施,加大对粮食安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民增收等领域的金融支持。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县域市场比较依赖于网点,农信社体系在其中的优势更大,国有大行中农行、邮储银行相对在县域的布局多一些,而网点相对少的银行只能通过线上方式或者城市带动县域方式来推。”上述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
相对于城市而言,县域和乡村地广、人口分散的特点令很多银行在设网点方面进度较慢,这也决定了在用户的触达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今,在银行信贷下沉的趋势下,网点的下沉也是顺理成章。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农业银行县域的网点总数为1.26万个,占到全行网点数量的56%;邮储银行的网点总数为4万个,其中约70%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两家银行对于县域的覆盖都在95%以上,成为银行发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据农行相关人士透露:“这两年银行的新增网点大部分都是在县域和乡镇,填补一些区域的空白,城市的网点则主要做一些优化。”
相比农行和邮储银行,大多数国有行和股份行则是一边大力在县域设立网点,一边在线上渠道开拓。据了解,工行在2016年发布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提到了完善乡村金融服务触达体系。明确了加快推进县域网点、乡村金融服务点、“工银使者”、工银“兴农通”APP建设和推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协同的乡村服务触达体系。线下渠道方面,推动增设县域网点,构建以乡村金融服务点为前沿触点、以县域网点为中枢连接、以集约中心为后台支撑的乡村金融服务渠道布局体系,形成“前—中—后”三层乡村渠道布局网。线上渠道方面,突出“门槛降低、流程创新、体验提升、服务增强、区域特色”,打造乡村金融服务线上新型基础设施——工银“兴农通”APP,构建涵盖基础金融业务、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场景融合的特色化乡村金融客户服务模式。
工行2022年中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完成104家网点迁建和490家网点整体装修改造,持续加大国家重点区域和县域网点投入。银行实施城乡联动发展,创新推出工银“兴农通”APP,已覆盖全国1700余个县域。
建行在2022年中报中也提到,完善县域布局,县域网点数量已达4200个。同时,该行依托“金融+政务+生产”为一体的“裕农通”平台,共建数字化生态服务网络,构建起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业态。
“县域市场的拓展空间还有很大,在银行网点向县域和乡镇深入的同时,信贷的投放必然会跟进。”前述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基建、产业都会得到快速发展,这将是银行自身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