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在各方力量大力支持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近日,有地方监管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信贷资源,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自2012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以来,经过十年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已日趋成熟,信息披露等各项制度日益完善,标准化程度日益升高。从供需关系看,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表现良好,目前仍保持着零违约的纪录,投资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优化防疫政策,经济和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预计未来银行等金融机构仍会积极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来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缓解资本约束、化解不良风险,持续完善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近日,重庆银保监局、市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委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消费恢复助力扩大内需若干措施》,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信贷资源。
信贷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发起机构将银行贷款等原本不流通的信贷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由SPV通过打包、分层及信用增级等结构化设计产生稳定现金流,并以此为基础将其销售给投资者的过程。
事实上,2022年以来,监管层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例如,2022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提及,要“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2022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强调,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信贷资源。
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副总监陈静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优化资产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工具和手段。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将存量信贷资产出表,将贷款投放到实体经济发展更加需要的领域,从而更好地配合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方向,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的信贷存量持续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2年年末,存款类金融机构境内贷款余额208.60万亿元(主要为银行贷款),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67.73%。”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结构融资部分析师金炫杰分析称,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盘活信贷存量,进而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考虑到我国基础建设存量资产规模庞大,积极落实通过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促进资金循环,将有利于我国经济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吴丹给出的一组测算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存量规模超过100万亿元,仅将其1%进行证券化循环资金,便可向市场释放1万亿元资金投向实体业务运行,为国家重点支持产业发展输血注活力。
陈静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还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将流动性较弱的资产转化成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从而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压力。”
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信贷,信贷资产的增加要有相应的资本作为支撑,这就需要银行进行资本补充。但一味依靠资本补充,可能会带来两个新的问题:一是有的资本补充工具质量不高,这些资本补充工具自身的风险抵补能力不是很强,一旦真正遇到问题,在清偿顺序等方面都会有一定困难;二是资本补充工具大多数是由银行金融机构投资者互相持有,这使得风险仍然局限在金融系统内,不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在杨凯生看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让银行的信贷资产具有流动性,把风险分散开来,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如果信贷资产证券化做好了,可以有效节约银行在信贷投放中的资本占用,增强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从而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的调整、优化。”杨凯生称。
陈静补充道,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助力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借助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在不扩张资产负债表的前提下,优化信贷资产期限、区域和行业结构配置,化解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和部分区域行业过于集中的问题。此外,资产证券化也是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为银行高效处置不良资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工具。”
RMBS发行量占半壁江山
虽然在政策上有诸多利好,但记者注意到,2022年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有所减少。
新世纪评级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信贷资产证券产品的存量项目数量为571只,余额为14336.63亿元,余额较上季度末减少4.64%。从基础资产类型来看,近年来,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一直保持着以零售资产为主的格局,各类产品均衡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支持证券产品(RMBS)连续多年占据发行总额的半壁江山。东方金诚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从基础资产类型看,截至2022年末,RMBS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发行量占比达53.72%,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占比仅为3.76%。
究其原因,陈静认为,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
“2022年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下滑主要受RMBS发行缩减影响。”金炫杰亦指出,从投资端来看,因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零违约率及较低的风险权重,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配置需求强劲,持有人结构中以商业银行自营为主,占比60%。目前,监管部门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已建立配套的信息披露、托管结算、信用评级等规则,产品定价机制逐步完善,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高。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深化发展,发起机构、投资人和中介机构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夹层/次级投资者,产品流动性和二级市场日益活跃。”陈静进一步指出,仍需鼓励更多的专业机构和投资者参与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加强产品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程度和内容的深度,鼓励资产证券化产品量化模型和体系的建设,加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的研究和定价工具的推广,不断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促进二级市场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将面临多重机遇。
金炫杰表示,就政策导向的领域而言,近年来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方向开展信贷投放,预计提升前述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审批和发行效率;就银行风险管理的规划而言,受过去三年疫情影响,银行信贷质量出现一定下滑,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处置不良贷款需求增强;就房地产政策的反转效果而言,2022年下半年利好房地产行业政策频发,各地政府亦鼓励住房消费,预计银行新增住房贷款投放量同比改善,或促进RMBS发行量的回升。
陈静补充道,近年来银行践行绿色发展指导思想,从绿色信贷现有规模及未来发展来看,其可盘活存量空间仍然很大,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望在未来加速发展,提高绿色金融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