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超张家振上海报道
“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冲”……在中国城市经济版图中一向有着“优等生”美誉的浙江省杭州市,正频频向外界发出“再展雄风、再创辉煌”的声音。
2月19日,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杭州市市长姚高员在作杭州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3年,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5%以上”等预期目标,杭州市将重点做好“打好经济翻身仗”、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等九方面工作。
事实上,2023年以来,“打好经济翻身仗”这一表述已被多次重点提及。除了在2023年杭州“两会”中高频出现外,杭州市委在此前的1月28日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时也强调:“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夺取开门红、打好翻身仗。”
据了解,杭州市已出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并正大力实施拓市场、抢订单、引外资等诸多“拼经济”行动,以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浙江工商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倪树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杭州市必然会走上经济‘翻身’的道路。”
“夺取开门红、打好翻身仗”
“要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以过硬作风夺取开门红、打好翻身仗。”
“2022年是新一届市政府开局之年,也是极具压力、极富挑战、极不寻常的一年。全市统筹打好疫情防控、稳进提质、除险保安组合拳,交出了一份厚重答卷。”姚高员在杭州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总结杭州市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和成绩。
不过,在打好经济稳进提质硬仗的同时,杭州市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压力。面对2023年新开局,杭州市在“新春第一会”上就明确提出了“打好翻身仗”的要求。
“要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以过硬作风夺取开门红、打好翻身仗。”早在1月28日,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就在杭州市委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这并不是杭州市第一次喊出上述口号。在2022年12月26日举行的杭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杭州市就提出要“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仗”。
“2022年,杭州市实现GDP18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这一增长率在浙江省内11个城市中排名末位,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的位次也下滑了一位。”倪树高表示,而在过去的2018~2021年期间,杭州市GDP相继赶超天津市和武汉市,从第十位上升至第八位。
据了解,2022年,在浙江省11座城市中,舟山市GDP增速高达8.50%,排名浙江第一位,也冠绝长三角地区41城,而经济总量分列浙江省第2至第4位的宁波市、温州市和绍兴市经济增速则分别为3.50%、2.70%、4.40%,均高于杭州市。在2021年,杭州市GDP增长率为“比上年增长8.5%”。
“对于肩负着打造‘重要窗口’重任的杭州市而言,还需要继续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的势头。当前,杭州市喊出‘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仗’的口号,也是一种自然反应和进取精神的体现。”倪树高分析认为。
“在过去十年间,杭州市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部分高新产业快速发展为依托,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人口增加超过300万,人才吸引力位居全国前列。在过去一段时间,受疫情和平台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双重因素影响,杭州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受到影响,最终导致GDP增速回落。”倪树高进一步表示。
打出制造业复兴“组合拳”
要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万亿产业、千亿企业、百亿项目,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
据了解,2023年,为全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杭州市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布局了诸多重点工作。
其中,“打好经济翻身仗”被放在首位。杭州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精准高效落实省“8+4”经济政策体系,安排480亿元用于新出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8方面64条措施;安排市重点项目858个年度投资2060.9亿元,安排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77个。
据了解,杭州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服务业等业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制造业等还需进一步发力。以2022年为例,分产业来看,杭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5620亿元,同比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则高达12787亿元,同比增长2.0%。
“杭州市制造业虽然在持续转型,但在数字经济、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杭州市早在8年前就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代。目前,杭州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并且比例还会继续升高。”在倪树高看来,杭州市制造业总量也在不断做大做强,但占GDP的比重在降低。
而在制造业“压舱石”功能日益凸显、多地竞相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杭州市也正打出制造业复兴的“组合拳”。
早在2019年,杭州市就发布了《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提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推进杭州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杭州市也确定了工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到2025年,杭州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5%。
在2022年,杭州市启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建设智能物联等五大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视觉智能等重点产业链。五大产业生态圈的“产业链链长”均由市领导担任。近日,杭州市进一步推出了五大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政策包”,要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万亿产业、千亿企业、百亿项目,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2月6日,杭州市召开全市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暨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姚高员在会上指出,以“乘势而上”的底气、“后来居上”的志气、“敢挑大梁”的勇气,直面产业升级不够快、平台能级不强、大区大县支撑不强等问题,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攻坚突破,勇夺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
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在持续擦亮数字经济这张城市“金名片”的同时,杭州市亦在持续推动以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全力补齐制造业发展“短板”的同时,坐拥数字经济优势的杭州市,也提出了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目标。
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杭州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出,杭州市将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全面落实“1248”计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5%。
在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方面,杭州市也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500亿元,大力支持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早在2月10日杭州市在召开全市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便提出,理直气壮全力支持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不仅如此,上述座谈会同时指出,支持平台企业扎根杭州、做强做优、二次攀登的强烈信号,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助力全市打好经济翻身仗,推动杭州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相关资料显示,杭州市是我国平台经济大市,拥有120余家平台企业,平台内网店超900万家,国内市场交易额占全国比重超50%,为稳定就业、促进消费、引领创新、做强产业作出贡献。
“平台经济是杭州市今年打好经济翻身仗的一个主要阵地。”记者注意到,在上述座谈会上,杭州市公布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也是杭州市首次专门出台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姚高员在会上强调:“杭州市将以最优环境支持平台经济再创辉煌,以最高礼遇让平台英才共筑梦想,以最佳舞台让平台企业共赢未来。”
在持续擦亮数字经济这张城市“金名片”的同时,杭州市亦在持续推动以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在巩固消费互联网平台优势基础上,杭州市将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新优势,支持“链主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带动传统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
倪树高也分析认为,杭州市推动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发挥适合城市特质的“数字经济”、科创基地等优势,同时要继续加大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适合杭州市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中,杭州市要找准先机,以“硬核科技+软件信息”的综合优势,提升部分制造业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