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茂利北京报道
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2023年,补贴退出历史舞台,竞争加剧,新能源车市场将怎么走?
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专家就补贴退出对市场的影响,芯片供需情况,电池核心原材料锂的价格等业界关心的问题做出了深入的解析。
对于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走向,专家一致认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全年新能源车产销规模或将达到900万辆。
另外,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主机厂是否还要经受“缺芯贵电”的困扰?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向《中国经营报》等记者表示,“锂价今年下半年会进一步回归到35万元~40万元/吨左右。”
新能源汽车将继续高速增长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很有可能超过30%,达到900万辆。
2023年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扔掉持续十多年的补贴“拐杖”,真正开始独立行走。持续了十余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将给汽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国家补贴政策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会给汽车市场的销售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影响是可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因此而改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
在补贴退出的历史背景下,考虑到经济稳增长、促消费有关情况,苗圩建议,再延续一段时间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并提前预告,以稳定市场和消费者预期。他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很有可能超过30%,达到900万辆。
国家补贴退出,就在不少新能源车企纷纷宣布产品涨价时间之时,“鲇鱼”企业特斯拉却逆向操作,掀起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下调旗下多款产品价格,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不得不跟进降价。故此,新能源市场需求在2022年底、2023年初一定程度被透支。对此,有机构判断,新能源汽车行业或将步入需求疲软的阶段。
对于这一判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直言,“我不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步入需求疲软的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在2022年虽然有透支,但并不会影响今年全年的市场表现。重点影响的是2023年上半年或者一季度的市场。”
“电动汽车的增长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去年中国市场100%的增长率,即便今年增长50%,也仍是相对的高位增长。而且高比例的增长对市场环境会越发有利,产量大也将更好推动供需趋向平衡。”董扬分析。
董扬认为,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将保持正向增长。“虽然增长会放慢,但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好。”
碳酸锂将回归35万元~40万元/吨
电池级碳酸锂供不应求的局面在2023年将会有所缓解。
有业内人士称,2022年,碳酸锂价格狂飙,让每一辆电动汽车平均多摊了1.5万元的成本。
2023年,在国补退出以及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成本控制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能源车企的生存状态。要降低成本,就得从占据整车成本40%~60%的电池入手。
对于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走向,欧阳明高表示,“今年下半年,锂价会进一步回归到35万元~40万元/吨的理性水平。今后比较合理的价格平衡点可能在20万元/吨。”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42.9万元/吨。较去年11月高位时的近60万元/吨,明显回落。
欧阳明高认为,2022年锂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供不应求的局面在2023年将会有所缓解。
欧阳明高分析称,“盘点2022年,电动车较上年增长一倍,动力电池增长150%。在此基础上,2023年,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总量已经相当大,所以近年增长率会有所下降。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占比会上升,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电池装载量和总需求增长率也会随之下降,需求紧张的局面会大幅缓解。”
另外,近日有消息称,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正在推行一项“锂矿返利”计划。让利方式是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主机厂按照金属价格联动的方式采购电池,但是年底结算时,50%(比例动态调整)的电池按照碳酸锂20万元/吨计算,其余按照市价计算,差价返还主机厂。不过,三年内采购的电池比例不低于80%。
对于宁德时代主动向客户提出新的价格协议,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锁定长单,同时又与车企一起把锂价打下来。
此外,欧阳明高特别提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之所以能获得超出预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而这样的态势为2023年行业继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全产业技术方面,欧阳明高认为有三个亮点值得一提。第一,动力电池产业朝着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动力电池不断冲击比能量上限,磷酸铁锂的寿命也在提升。第二,基础设施技术进步正在加快,包括换电技术和超充技术。超充标准已经发布,慢充的有序充电和双向充电研发已经到位,预计很快开始大规模示范。第三,纯电动重卡和燃料电池重卡技术逐步成熟,进入商业化爆发阶段。
“总体来看,新能源整车产业竞争在加剧,结构调整在加快,自由竞争的同时也伴随着淘汰,这是一个必经的市场化过程,总体上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信赖度不断提高,信心也越来越足。”欧阳明高表示。
为半导体技术创新提供土壤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将会成为支撑全球芯片市场的一股新增的力量。
近年来,芯片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不过,近日美国进一步强化向中国出口芯片类产品的限制。
对于限制芯片供应将会给企业和半导体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苗圩坦言:“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肯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会对美国等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和企业造成更大的伤害。”
“从长远来看,最终损害的是全球消费者的利益。为什么这么讲? 中国目前是全球进口集成电路最大的国家。2022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达到4156亿美元,占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份额的72.57%。进口的这些芯片,特别是一些先进工艺制程的芯片有一半以上被装到消费类的电子产品中。”苗圩分析称,“以手机为例,使用先进工艺制程的芯片最多,7nm、5nm甚至3nm的芯片基本上都是用在手机类电子消费产品上。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大幅下滑,这使得芯片企业发展遇冷。”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销量大幅下滑,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下滑了12%,PC的出货量下滑了16%。
在此背景下,苗圩认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可以快速弥补消费类电子产品销量下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支撑全球芯片市场增量。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达到了705.8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96.9%,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的60%以上。
“一辆汽车所使用的芯片数量是手机使用芯片数量的10倍以上,达到1500颗,自动驾驶车辆可能会达到3000颗芯片,这远远大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芯片使用量。”苗圩表示,“我估计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可以弥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下降对芯片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来会成为支撑全球芯片市场的一股新增的力量。”
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苗圩表示:“在这方面,中国政府承诺将更加开放,任何时候绝不关起门来搞国产化,中国将对中资、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土壤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