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
“抢抓机遇”“时不我待”“加速推进”“加快形成”“加快发展”……从提案建议到大会报告,从小组讨论到大会发言,代表委员们对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紧迫之情溢于言表。
人勤春早。实际上,龙年春节后,各地便紧锣密鼓部署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长三角地区正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弄潮儿”。广东省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举……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于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何从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各部门再到代表委员,都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如此紧迫?这是因为,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特别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迭代更新,并深刻影响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特别是Sora的发布,更将深刻影响科技发展进程和竞争格局。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刻不容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过去一年,我国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
尽管如此,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传统生产力比例仍然较大,新质生产力占比还相对较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调整,将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
比如,发展新能源汽车,就面临着如何处理和燃油车之间的关系、如何消除电池安全隐患、如何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动力电池的资源保障和芯片供应保障等诸多问题。在前期投入巨大但短期难见效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企业加强研发的积极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涉及国内国际方方面面的关系。
而对中央国有企业的几大车企而言,还面临着如何面对国资委考核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几大中央国有车企布局新能源汽车,一开始投入会比较大,国资委如果对它考核当期利润,企业就不太容易去全速推进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应对此类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两会部长通道就表示,要出政策破除障碍,“考核它的技术,考核它的市场占有率,考核它未来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首先必须全面梳理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方面障碍,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推动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其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和人才改革,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当前,我国面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才基础还比较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尚未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产业结构层次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为了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第四,我们必须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此,必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充分激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和潜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让每一份创新成果都能够形成市场价值。同时,要搭建政学产研协同发力的平台,让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地转化成新质生产力。要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起每个地市、每个部门、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个体的创新热情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的新质生产力将如春草一般,从科技创新的土壤中快速生根发芽,全面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