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两会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回突出位置 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提速

    本报记者庄灵辉卢志坤北京报道

    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部署持续更新中。

    日前,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政府重点工作时再度强调,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在此之前,《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新一年政府重点工作时,已有4年未提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一项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顶层部署下,2023年年底以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多次重要会议及多项政策中被多次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有超过1.5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而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目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

    如此大规模的群体如何有序地在城镇扎根?如何解决这些群体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问题? 推进这些群体市民化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哪些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这些议题引发了代表委员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位专家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还是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扩大内需及投资等,事关高质量发展的诸多任务都需要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入。

    摆在突出位置

    “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还强调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工作进行了系列部署。其中明确,今年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

    从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来看,自2020年以来,新一年政府重点工作就未再提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仅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概述“十四五”目标任务时明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当年的政府重点工作则未涉及。

    党的二十大报告定调以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再度出现在多次顶层会议及相关政策文件中。2023年以来,各地户籍制度改革也有明显提速,已有成都、无锡、郑州、西安、青岛等10余座城市陆续放宽户籍限制,部分城市进一步提出租房即可落户。

    “通过人口聚集及深度社会分工,城市才得以形成,且能拥有更高的要素配置效率。”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牛凤瑞认为,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没有人口城市产业发展缺乏动力,消费市场也会受到影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无论是对农民致富、乡村振兴还是对城市高质量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户籍制度改革只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首轮工作,获得城镇户籍后这些群体的基本权益如何保障才是各界更为关注的问题。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答复记者问题时表示,下一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将突出以人为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于此项重点工作,郑栅洁除提出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外,还提出重点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今年全国两会,为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更多城市常住人口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建议也引发热议。实际上,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城市吸纳人口后,如何保障这些新市民能够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才是最重要的。”牛凤瑞指出,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后续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业需要投入更多,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要增加公共财政支出,但相较新市民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效益,这些支出是有限且值得的。

    “城乡二元体制下,一些低技能群体面临乡村就业、增收下降等困境,不得不离开乡村谋生;但城市的包容性不足,这些群体就业、生活需要付出诸多额外的成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今年两会提交的建议中指出,当前城乡二元体制导致乡村的财产难以估值、抵押和转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扎根也因此存在诸多难题。

    刘尚希表示,由于扎根城市的成本高昂,低技能群体往往在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以及各产业低端岗位之间“漂移”,逐渐锁定在工资最低的岗位上;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就业状况、家庭生活改善也愈加艰难。

    “从当前及今后趋势看,低技能群体所承受的风险面临着不断外溢且公共化的趋势,向公共风险转化将会妨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刘尚希认为,应为低技能群体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家庭迁徙的条件,并为这些群体的家庭人力资本积累提供长效帮扶机制,遏制低技能群体的代际传递扩大。

    “可从在城市工作生活的近3亿农民工入手,通过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就业稳定、纳入城市住房保障和平等就学范围等举措,让低技能群体在城市扎根形成良好预期。”刘尚希表示。

    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

    除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外,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还具有综合效益,在扩大内需及有效投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做出了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及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等三方面部署。

    其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即是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型城镇化具有综合效益,从内需角度来讲,它是投资、消费相结合的内需大平台。”黄守宏表示,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2%,与发达国家80%以上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更低一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新型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提升空间。城镇化率提高会带来很大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有关方面测算,一个人进城以后带来的消费需求,综合算下来比农村居民高不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今年要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业内多位专家也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够有效扩大各类市场需求,同时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意味着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各项配套建设投入也将随之增加,以满足新市民的各方面需求。

    “城市规模越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越明显,越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和多元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增高,消费支出就会随之增加,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发展,也能促进土地及其他资源集约利用;同时人们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城市的经济形态将多元发展,促进城市经济拓展更广领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TMT
   第05版:两会专刊
   第06版:两会专刊
   第07版:两会专刊
   第08版:两会专刊
   第09版:两会专刊
   第10版:两会专刊
   第11版:两会专刊
   第12版:两会专刊
   第13版:两会专刊
   第14版:两会专刊
   第15版:两会专刊
   第16版:两会专刊
   第17版:两会专刊
   第18版:两会专刊
   第19版:两会专刊
   第20版:两会专刊
   第21版:两会专刊
   第22版:两会专刊
   第23版:两会专刊
   第24版:两会专刊
   第25版:两会专刊
   第26版:两会专刊
   第27版:两会专刊
   第28版:两会专刊
   第29版:两会专刊
   第30版:两会专刊
   第31版:两会专刊
   第32版:两会专刊
成都优化产业生态圈 建圈强链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回突出位置 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