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追光新质生产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永义: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曲永义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去年开始,新质生产力成为一个高频词。在社会各界更多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时,中央对新质生产力内涵和外延的进一步阐释,使得传统产业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的转型升级备受关注。

    6月12日—13日,在《商学院》创办20周年之际,《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了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系列论坛之“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论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曲永义在本次论坛的“开幕主论坛:追光新质生产力”上,发表题为《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的主旨演讲。曲永义表示,传统产业实际上是制造业的基本面,目前制造业中有80%以上都是传统产业,如何用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去赋能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由于企业发展战略和阶段不同,因此,在新质生产力赋能过程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因地施策,整体看,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能力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曲永义说。

    科技创新重在突破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革命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对传统产业而言,通过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注入和原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可以有效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根据曲永义团队的研究,目前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突破。纵观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每一轮都是由少数技术突破带来变革。从当下来看,数字智能技术也具有颠覆性和突破性的特征,这会对传统产业形成裂变,并推动传统产业发生质变。

    由于革命性技术的突破,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方式也更加多元化。

    曲永义总结,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产品的高端化。当前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通常都比较低,通过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将驱动传统产业由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

    二是流程工艺再造。智能技术的迭代成熟以及应用成本的下降,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工艺流程优化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新技术与传统技术融合发展,催生了新质生产力。

    三是商业模式再造。调研显示,传统产业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然而,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实现再造,并出现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行业和企业,其发展战略和阶段不同,因此在新质生产力赋能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转型升级路径。“无论采取何种路径,企业都要拥抱新技术,明确自身的技术路线和目标,促进技术更新换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转型升级。”曲永义表示。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而传统产业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要素提质增效,也是目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涉及行业广、从业人员多,且大多与高科技、数智化等技术融合不深,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同样重要。

    曲永义认为,首先,要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包括五点,分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主要动力就是科技创新。“通过新发展理念,企业可以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形成多产业组织形式,实现组织再造。”曲永义说。

    其次,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

    对产业和企业而言,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完善构建生态,找出自己的细分市场和生存空间,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以及细分领域的状态去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布局中。

    而在政府方面,产业政策要精准发力,包括研发、公共技术补贴要更加精准,把精准和普惠性政策结合好,在“卡脖子”的领域发力,让市场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最后,曲永义建议,要放宽对初创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监管,比如对人工智能生态要包容、审慎监管,以此来推动产业发展。

    在曲永义看来,当前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拥抱科技革命浪潮,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这是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资管
   第07版:银行
   第08版:新金融·保险
   第09版:区域·地产
   第10版:地产
   第11版:家电·家居
   第12版:医药·健康
   第13版:车视界
   第14版:车视界
   第15版:TMT
   第16版:TMT
   第17版:能源·化工
   第18版:游戏
   第19版:快消
   第20版:快消
   第21版:追光新质生产力
   第22版:特刊
   第23版:新科技·新消费
   第24版:特刊
   第25版:新出海·新世界
   第26版:特刊
   第27版:新责任·新机遇
   第28版:特刊
   第29版:新动力·新契机
   第30版:特刊
   第31版:商学院改革
   第32版:特刊
黄益平:产业政策应重点支持“克服技术瓶颈”的创新
季为民:致敬中国商业跃迁 打造新时代商业文明
曲永义: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