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新科技·新消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志起:启动新质生产力 引擎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李志起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

    本报记者李媛北京报道

    科技实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今,这句话的内涵更加意味深长。要发展科技实力,强化科技安全,就不能脱离产业发展的逻辑,这也让构建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变得日益关键。

    6月12日—13日,在《商学院》创办20周年之际,《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了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系列论坛之“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论坛。

    “在这个颠覆性的时代当中,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甚至每个企业都在想办法应对。世界将以一种我们并不熟悉的方式发生改变。从未来回到现在,以今天的努力,去改写未来。”在本次论坛上,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如是说。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质生产力三个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知识、技术、信息等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等特点的生产力。它强调的是创新与效率,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最近一系列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后,李志起首先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特别重要的三个特征以及催生因素。“这三个特征就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李志起说,首先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创新都会带来巨大的颠覆性效应。

    其次是生产要素的创新型配置。“也许我们在科技创新上并没有绝对的话语权,没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把要素重新做配置也会催生我们的新质生产力。”最后更重要的来源是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这一点对于李志起来说,他在全国各地调研的时候非常感同身受。“也许我考察的地区并不像北京、上海这样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巨大的优势,但是这个地方有很好的传统产业优势,那么它也会在这个基础上发生重大改变,从而带来质的飞跃。”李志起认为,现在生产力迭代的速度、前进的步伐比任何时候都要快得多。

    他指出,在这个快速迭代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一是工业革命的变化。我们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带来上升期,每一次工业革命的红利被消耗殆尽的时候,我们也会进入痛苦的转折阶段,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我们尤其希望找到一些新的动力,找到一些新的变化。”

    李志起提到特别可喜的一个现象:“在我们身边,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和新产品在过去几年层出不穷,这一定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的创新不管是颠覆性创新还是微创新,只有这样的创新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才能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人工智能所展现的魅力只不过是给我们吹响了前哨,让我们看到未来有变化的可能。但是像人工智能一样充满想象力的领域有没有呢? 那当然有,太多了,比如生物医药领域,比如中国正在全力以赴推进的登月工程,每一个重大变化都有可能让我们对未来重新点燃希望。”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就是逆全球化的变化,李志起认为,对中国形成最大的挑战未必是在高科技领域的压力,相反是全球化的全面退潮。“这种退潮让我们很多产业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现在全球的主流语言不再是讲一体化,而是讲区块化,越来越碎片,越来越‘小团伙’,这才是对中国产业和企业最大的威胁。”

    李志起指出,面对挑战,每一个国家现在都不想坐以待毙,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日本还是韩国,现在都在纷纷出台产业政策、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我想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趋同的选择,大家都在努力地抓住下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的转折点,在这个时候,决定国运的一战已经非常清晰了。”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关系

    李志起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生产关系,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包括强化科技创新统筹、聚焦研发攻关、加速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变革、培养创新人才等。李志起提出,要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释放,需要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当新质生产力这个理论提出来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它提供了一个方法论、一个动力源。有了新质生产力这个要求,有了这样的方法和动力,我们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才有实现的可能。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呢?”李志起强调,第一个关键点就是继续抓科技创新。“当前我们离国际上真正的科技强国还差得远,一个重要的差距就是我们国家缺乏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这两个关键词非常重要。我们在很多领域缺的不是一般性的科技创新,缺的是重大的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

    李志起提出,第二个关键点就是如何把科技创新转化成新的产业体系,“我们怎么构建更加完备、更加科学、更加健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未必在每个领域都做到科技创新全球第一,但是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市场优势、产业优势,把最好的成果拿过来转化成产业的竞争力,我觉得这个提法非常有道理。如果每一个科技进步都能和产业结合起来,那毫无疑问中国的优势就立刻凸显出来了。”

    李志起进一步强调说,第三个关键点更为重要,我们一方面要抓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抓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今天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恰恰是我们的生产关系。“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个很辩证的哲学。如今,中国每个城市都在强调营商环境的打造,营商环境的优化。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关系的缩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如果我们的生产关系搞不好,这个地方的创新和企业、民营经济都不可能有长足的进步,所以要进一步理顺生产关系,在体制层面上要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作用发挥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资管
   第07版:银行
   第08版:新金融·保险
   第09版:区域·地产
   第10版:地产
   第11版:家电·家居
   第12版:医药·健康
   第13版:车视界
   第14版:车视界
   第15版:TMT
   第16版:TMT
   第17版:能源·化工
   第18版:游戏
   第19版:快消
   第20版:快消
   第21版:追光新质生产力
   第22版:特刊
   第23版:新科技·新消费
   第24版:特刊
   第25版:新出海·新世界
   第26版:特刊
   第27版:新责任·新机遇
   第28版:特刊
   第29版:新动力·新契机
   第30版:特刊
   第31版:商学院改革
   第32版:特刊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
李志起:启动新质生产力 引擎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
楚庆:AI不是可选项 人类将与AI进入全新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