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出海成为时代的重要命题。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2024年,“一带一路”开始新的“金色十年”。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出海重构产业链和价值链,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道命题。
6月12日—13日,在《商学院》创办20周年之际,《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了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系列论坛之“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论坛。在“新出海·新世界——共享出海新机遇主题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商学院》杂志总编辑季为民指出,虽然世界依然存在着各种不均衡和各种挑战,但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从未停歇,这是企业探寻全球经济增长之道的重要使命,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全球再平衡的作用。
从2013年到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也降低了各种运维成本。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达到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达到8.31万亿元,增速为7.2%,这推动了中国企业更好融入当地的价值链和生态圈。
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金色新十年。季为民在发言中表示,金色新十年里,中国出海企业也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早前,中国企业出海以行业头部企业为主,出海区域多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今,一个细微的变化正在发生,在世界版图上,从东南亚到中东市场,从中欧腹地到南美墨西哥,再到日韩、西欧市场,都有中国企业出海的身影。
与此同时,中企出海也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新兴产业出海的转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出口量不断创新高,在地化生产、在地化配套成为新的趋势。在服务机器人、计算卫星、飞行汽车等领域,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和技术突破打造了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季为民说,和以往相比,新一轮出海企业也带有生而全球化的基因。“这些企业重视跨文化沟通能力,有本地化扎根思维、全球化布局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当地社会实现了深度融合。”
不仅如此,通过强化自身的国际化营销能力和讲故事能力,中国出海企业不断提升在合规、金融、风险防控和国际纠纷解决等方面的能力,这也为企业打开了全球化布局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同样离不开中国强大的供应链支持,背靠国内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企业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组织本地的生产要素与本地的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
季为民总结说,由于这些独特的优势,中国出海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未来中国企业需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