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1931年,英国政治家麦克米伦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理论——“麦克米伦缺口”,即金融机构不愿意按照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对其提供资金供给,致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和融资缺口。这一问题迄今在全球范围内仍未得到完善解决。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得到的金融支持较之大型企业仍很匮乏。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近年来金融模式创新的艰难,成为滴灌通出现的时代背景。
李小加曾说:“传统金融模式的基础逻辑,跟底层几乎已经没关系了,而是顶层的钱互相怎么看。实际是一群教育很好的人在做‘大妈的事’,互相跟风。需要一种新的DNA,来打破这个金融死局。”
而通过“每日收入合约”模式到交易所的链条,滴灌通实现了小微金融资产端到资金端的最短链路,减少了小微企业融资的路径成本与交易成本。这也使得虽然其仍面临重重争议,但市场大多肯定这是一类值得鼓励的创新。
当前,滴灌通面临着宏观经济、风险把控、市场教育、信息披露、机制建立等一系列挑战。在资产端,其需要在国内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选择行业和赛道,并不断夯实高风险业务的风控手段,并关注可能变化的监管预期;在资金端,作为交易所,其需要在丰富资产的基础上,不断建立透明公正的信息披露机制,做出资产交收和风险识别有关的一套制度安排,使“国际传统金融和中国小微经济这两个非常难以兼容的运营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创新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视为滴灌通的企业宏愿。这一征途刚刚起步,也值得行业去持续追踪观察。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李晖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