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夏治斌石英婧上海报道
“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的氢能产业链。”《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提交《关于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
记者注意到,在制氢环节,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我国的氢能产业也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汇集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苏州、佛山、武汉、成都等地汇集多家氢能企业及研发机构,形成了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不过,氢能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制约因素。
氢能产业发展频获政策“红包雨”
氢能被外界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
进入2024年,氢能产业的发展再获政策“红包雨”。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
各地也针对氢能产业发展出台支持政策。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科技厅三部门发布《关于对氢能车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自3月1日起,对行驶山东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2年。
华福证券研报指出,针对氢能产业中央及地方的利好政策年后频频下发,此前导致氢能难以规模化发展的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问题在上述政策中皆有提供解决思路,氢能的制、储、运、加、用各环节均迎来利好。“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正在被持续突破,产业内相关优质标的的投资机遇逐渐凸显。”
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
虽然氢能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但行业目前的发展尚有诸多制约因素。张天任指出,当前制约氢能发展的因素包括示范区域的代表性和产业推广动力不够强、地方性氢能产业规划及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氢能行业标准的制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
张天任表示,目前五大示范城市群氢能示范应用指标完成情况一般,相关区域在氢气资源禀赋及运营场景需求上,存在一定短板。相反,在一些拥有氢气资源及应用场景需求的区域,却因为没有相关补贴,高昂的购置费用导致在非示范城市群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示范应用。
在应用端,受制于氢气消费与生产逆向分布的现状,绝大多数地方的氢能应用规划及政策的落实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张天任表示,“氢能技术标准不完善,涉及氢气品质、储运、制加氢站和安全等内容的技术标准较少,导致在示范应用项目推进中,相关工作缺少技术标准支持。”
如何破解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张天任建议,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在已有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基础上,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加快推进第三批示范城市群申报及审批相关工作。“尤其在拥有资源禀赋、运营场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基础的区域应加大力度,推动国家‘以奖代补’落地,从而进一步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的进程。”
张天任还建议,在已有明确规划及补贴政策的区域(包含示范城市群及其他已有地方政策的非示范区域),按照已有规划与政策,全力推进氢能在各场景的应用,并全力保障相关补贴能够及时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减轻企业研发负担。
对于氢能行业的相关标准制定,张天任建议,国家层面应围绕整条产业链加快推动各类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还应组织行业头部企业的有关专家组成相应的联盟及标委会,积极制定及发布行业标准,以此保障氢能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速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