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万亿级数据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正在催生创新型金融产品。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从深圳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深数所”)获悉,该交易所已于近期上线数据保险专区。其中,与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任保险”)联合设计的首单数据资产损失费用保险暂保单,已于本月开出。目前,深数所已与6家保险公司对其场内多家数商制定了专属的数据保险产品。
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在降低数据流通风险方面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网络安全险产品,对数据流通中的泄露、滥用等进行承保。但针对数据资产价值进行保障的产品尚无先例。在国内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跃迁,数据资产入表的大潮中,此类创新产品的探索路径也引发市场关注。
某头部保险公司华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与此前国内外实践的网络安全险不同,此次针对数据资产损失的保险是首次针对数据这一特殊产品变成商品的整个商业环节进行风险筛查,并进行产品设计和风险偿付。一旦6家保险公司有正常出单,就意味着所有符合条件的数据商都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获得可能的损失补偿。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类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算是前沿探索,同时难度很大,如何发挥保险在万亿数据要素市场的“减震器”作用,未来在保险公司的响应、产品的复制上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
数据资产损失险保什么?
由深数所与国任保险联合设计的数据资产损失费用保险,已于6月14日为优钱科技开出首张数据资产损失费用保险暂保单。
数据泄露并不是数据作为要素在市场流通中面临的唯一风险。数据集中、脆弱、高敏感、易复制等特性会导致在其流通中面临一系列风险。
记者注意到,此次进入深数所“数据保险安全阀专区”的6家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包括《数据资产损失费用保险》《数据安全保险》《数据侵权保险产品》《网络安全保险》等,保障范围包括财产损失、安全风险、信用风险、责任风险、维权费用、信贷风险、三方费用等7个项目中的全部项目或个别项目。
如何理解上述不同风险保障内容?
前述华南分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责任风险,可以理解为数据从生产出来到达最终用户的全过程中,会因为某个环节的实操节点责任缺失造成的损失:比如,无人驾驶车辆的制动数据失效造成了交通事故、某电商大促节用户购买喜好的数据,需要在比如“双11”“6·18”等特殊时点前交付结果,但由于开发团队记错了时间数据失期了;财产损失,指把数据当成资产,在生产到最终使用全过程中,出现了除外责任所导致的损失风险。比如,某个云平台崩塌导致某企业即时数据断流等……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进入专区的6家保险公司中,国任保险是唯一对前述7个风险项目全部进行承保的机构,提供的是一系列涉及数据资产的保险产品。而由深数所与国任保险联合设计的数据资产损失费用保险,已于6月14日为优钱科技开出首张数据资产损失费用保险暂保单,该保单为优钱科技的ESG数据提供累计赔偿限额100万人民币的数据资产损失费用保障。
国任保险科技保险部总监魏舒怡告诉记者:国任保险提供的产品一类是针对数据资产本身;一类是针对数据交易过程。针对数据资产本身,产品会覆盖数据损失保险,数据信息泄露责任保险,数据侵权维权费用保险,保险会对这些相关费用进行覆盖。
而针对数据交易,一类是数据交易链条中,由于数据交易合同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款的损失,保险可以对这一块进行覆盖,同时保险可以用来代替保证金降低企业现金流压力。另一类是普惠金融保证保险,在通过保险公司综合评估后,企业可提供数据资产质押给保险公司,并通过保险增信,向指定的银行申请最高额度1000万元、期限一年的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一家数据服务商向记者透露,为数据资产承保与理赔的流程相对较为简单,通过填写保险公司和智库体系的投保问卷和风险评估后,会对不符合风险要求的部分进行优化整改,达标后会正式投保。
“承保后,我们会对承保标的持续进行风险监控和安全建议,如果发生保险事故之后及时进行报案,会通过应急响应机制进行风险处置。”魏舒怡表示。
由于数据资产的特殊性,涉及其的保险服务会相对更为复杂。据魏舒怡介绍,其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三大块:事前通过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识别与减量;事中通过安全智库供应商会提供网络风险监测服务,包括风险隐患排查及多项服务;事后则通过委托安全智库专家提供应急响应,并触发保险本身的补偿功能。
深数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数据保险的生态逐步成熟,将为数据产品交易提供有效的风险补偿,预计将极大推动合规数据产品交易市场的繁荣。
流通风险环节判定仍是挑战
数据安全险,保的多是数据作为流通标的,在流通环节中一个节点即“交互平台”产生的安全隐患。
在数据资产评估、入表刚刚起步的背景下,为高度动态性的数据量化风险并提供金融服务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前述华南分公司负责人看来,数据资产化和资产数据化的概念现在太新了。“很多保险公司对这个行业还不了解不理解,会导致分不清风险点。比如,传统保险定义的一些风险,对于数据资产领域可能不是风险,而传统保险认为没有风险的节点在数据要素流通时可能蕴含巨大风险,这就是矛盾所在。”
记者此前在采访业内时了解到,近年来美国在数据流通中已经出现“数据安全险”——由保险公司对交付平台的安全性进行监督审查,降低赔付风险。如果出现相关数据滥用问题,意味着交付平台要对应更高昂的保费。
近两年,苏州、重庆、杭州等地也有类似个案性的网络安全险、数据安全险、数据知识产权保险等产品出现。
在上述华南分公司负责人看来,这类数据安全险,保的多是数据作为流通标的,在流通环节中一个节点即“交互平台”产生的安全隐患,比如泄露、扰乱、窜改等进行赔付,并不是对全流程风险进行偿付。“简单理解,数据资产损失险可以类比为——农户养鸡下蛋,蛋被做成蛋糕,运输到门店进行售卖,消费者用信用卡付款,回家吃下了没问题。保险贯穿从农户到最终消费者,期间涉及的农户责任、运输方责任、银行信用、蛋糕本身的安全等各个环节产生的风险,均由保险承担。”
如此复杂的保险产品仅靠保险公司团队很难设计实现。魏舒怡向记者透露:自2023年9月公司即开始进行相关市场调研,并与律所、评估中心、安全厂商等合作形成智库供应商体系,最终形成的产品尽可能覆盖数据资产流通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
不同场景数据流通面临的复杂定制化需求,也导致保费的差异较大。据魏舒怡透露:目前涉及数据的保费平均费率标准在百分之几的水平,费率标准与企业主体资质、场景特点、数据特点等相关。
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化过程中可能撬动的保费市场规模,前述华南分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深数所与几大保险公司探索的产品,是针对数据这种“新型特殊商品”在商业化全过程的保险需求,并可以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可复制性和扩展性的产品。
“虽然目前规模还很难估算,但如果真正实现保障数据商品化全过程的多重风险,其保费规模至少会在百亿级。但这不仅需要交易所真正完善功能,更需要保险公司有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既懂保险又懂数据还懂设备功能,这些都需要时间。”他表示。